鬼谷子精辟句子

2023年1月6日04:14:49鬼谷子精辟句子已关闭评论 0
摘要

1、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3、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4、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5、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6、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7、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8、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9、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10、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11、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1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d。

13、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14、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

15、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16、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17、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18、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19、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20、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以之为主。

21、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22、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23、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

24、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25、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26、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27、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28、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9、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30、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31、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32、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33、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不所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

34、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35、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36、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已命名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物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37、以阳而动,德相生也:以阴而静,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38、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

39、与聪明的人说话,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说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与善辩的人说明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说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屋建瓴,与贫穷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诱惑,与卑贱的人说话,要依靠谦敬,与勇敢的人说话,要依靠果断干脆,与愚笨的人说话,要简单明确,直来直去。

40、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41、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42、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43、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44、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45、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46、故终曰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47、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48、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49、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50、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51、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52、天地之变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这讲的就是‘韬晦’二字。

53、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54、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d。

55、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56、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57、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58、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可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59、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60、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61、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62、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63、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64、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65、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