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爱美的人,在精神生活上往往会有较高的追求和品味。真善美是不可分的。理智上求真,意志上求善,情感上爱美。
2.一个人如果在十四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3.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
4.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5.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梦想的人,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
6.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7.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8.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人生的重大苦难都起于关系。对付它的方法之一便是有意识地置身在关系之外,和自己的遭遇拉开距离。
9.人生境界的三项指标: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精神视野。
10.说到底,每一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
11.“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的善,即个人道德上、人格上、精神上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是指社会的善,即社会的进步和公正。
12.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
13.我不想知道你有什么,只想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就是你所寻找的东西。
14.同样的痛苦,对善者是证实、洗礼、净化,对恶者是诅咒、洗劫、毁灭。世俗的祸福,在善者都可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恶者都会成为一种惩罚。
15.无论你多麽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16.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17.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18.既然一切可能的外部生活都不能令我们满足,那就必定是由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从直接环境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因此,现代人的不安超出了以往时代,反倒表明了现代人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
19.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至少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追求挫折,于是才有危机。如果时代生病了,一个人也许就只能在危机和麻木中做选择,只有那些优秀的灵魂才会对时代的疾病感到切肤之痛。
20.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
2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与别人交流,一种则是独处。前者一直被认为是人的生存之本,然而,后者却是立足之基,孤独,是一个内心整合的过程,能让自己清醒的看世界,也能让自己理性的看自己。
22.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23.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
24.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禀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
25.上帝对于富人是最后的奢侈品,对于穷人是唯一的安慰。宗教精神的实质是对个人内在心灵生活的无比关注,看的比外在生活更重要。
26.天才是大自然的灵感。天才三境界:入世随俗、避世隐居、救世献身。
27.真正的成功首先应是在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生活的有意义,而事业的成功不过是做人的成功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已。
28.我们岂不是在同样的意义上说,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
29.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主要表现是: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文化生活的粗鄙。
30.世上没有绝对健康的人。区别在于明显与不明显。我们用上帝的眼光来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的内在生命永远是完整的,是永远不会残缺的。在上帝的眼里没有残疾,每一个人都能够生活的高贵而伟大。
31.与快感相比,幸福是一个更高的概念,而要达到幸福的境界就必须有灵魂的参与。
32.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33.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34.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
35.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36.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种宗教,或者信奉某一位神灵。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37.对于心的境界,我能给出的最高赞语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就是那些平庸的心灵,他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
38.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活得他的精神个性。
39.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最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和领悟。
40.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的让自己满意;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给他带来快乐。
41.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综合素质是更加重要的,其中也包括精神素质。市场上的大手笔往往出自精神视野宽阔的人,玩弄小伎俩的人虽能得逞于一时,但绝对没有打出息。
42.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43.精神生活并不是一种自然延伸的进化,或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也不是一种能够从日常经验中获得的东西。正因为它极其内在和深刻,我们必须去唤醒它。
44.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他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45.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圣。如果没有神圣,就无法解释人的灵魂何以会有如此执拗的精神追求。
46.每一个个体必须穷其毕生的努力,才能“重新占有”精神生活,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个性。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禀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
47.智慧就好像某种分身术,要把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从这个肉身的自我中分离出来,让它站在高处和远处,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的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
48.对于一个精神需求很高的人来说,危机时不可避免的。他太挑剔了,世上不乏友谊、爱、事业,但不是他要的那种,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饥饿,这样的人,必须自己来为自己创造精神的食物。
49.人同时生活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内心世界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外部世界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50.人之为人,就在于他身上既有动物性,又有神性。所谓人性,也就是动物性向神性的升华。
51.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52.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53.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
54.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乏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字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55.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只是道路,就活得太累。只是加,就活得太盲目。
56.难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着人世间的重负依然走在朝圣路上。大爱者理应不弃小爱,而以大爱赋予小爱以精神的光芒,在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朋友中也体味到一种万有一体的情怀。
57.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以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58.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59.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
60.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
61.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62.唯有对于适宜的土壤来说,一颗种子才能作为种子而存在。再好的种子,落在顽石上也只能成为鸟的食量,落在浅土上也只能长成一株枯苗,对于心灵麻木的人来说,一切神圣的启示和伟大的创造都等于不存在。只要你的心灵土壤足够肥沃,那些神圣和伟大的种子对于你就始终是存在着的。
63.现代人实际上只能在艺术和功利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艺术的生存方式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功力的生存方式注重对物质的占有和官能享乐。
64.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65.当人认为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66.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
67.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三在和实实在在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爱说啦
68.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
69.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它们殊途而同归。说到底,人们只是用不同的名称称呼同一个光源罢了,受此光源照耀的人都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70.幸福是灵魂的事,现代人却如此不安。哲学不止是慰藉,它是精神生活的支点,带给我们一种开阔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致沉沦于平庸的日常。你不必成为哲学家,但应该有一点哲学眼光。静下心来,想想灵魂的事,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在繁忙中收获平静,拥有一个不焦虑的人生。
71.灵魂的概念指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渴望,更准确地说,是人身上发动精神性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
72.由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单纯,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复归自觉混沌,我名之彻悟。
73.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
74.每一个个体必须穷其毕生的努力,才能“重新占有”精神生活,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个性。
75.神并非居住在宇宙间的某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它的唯一可能存在的方式是我们内心中感受到的它。
76.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77.我们历来缺少那种形而上和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只有社会伦理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信仰,不是寻求人生与某种永恒神圣本体的沟通,而是把人生与一定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