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之为用,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2、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
3、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5、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6、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7、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8、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涎嫒缱辏使凉炎不均。
9、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
10、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11、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12、其名一曰茶,二曰,三曰J,四曰茗,五曰F。
13、茶者,南方之嘉禾也。
14、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15、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16、啜苦咽甘,茶也。
17、春来欲作独醒人,自汲寒泉煮茗新。
18、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
19、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20、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
2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22、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23、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揲担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24、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
25、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26、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27、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28、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
29、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30、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