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
2、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3、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4、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5、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6、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7、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8、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9、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10、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11、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12、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1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14、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15、循名而为,按实而定,名实相生,反相为情。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生于智,智生于当。
16、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17、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18、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19、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20、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21、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22、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23、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24、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25、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
26、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
27、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28、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
29、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30、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31、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32、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d。
33、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34、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35、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36、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37、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38、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已命名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物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39、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40、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41、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42、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43、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
44、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
45、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46、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47、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48、与聪明的人说话,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说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与善辩的人说明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说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屋建瓴,与贫穷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诱惑,与卑贱的人说话,要依靠谦敬,与勇敢的人说话,要依靠果断干脆,与愚笨的人说话,要简单明确,直来直去。
49、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
50、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51、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
52、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思不达则事难以成。
53、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54、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55、志者,欲之使也。
56、故口者,几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
57、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58、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59、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60、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61、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62、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63、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64、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65、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