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2.虎豹无文,则A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
3.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4.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5.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
6.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7.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8.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
9.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f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10.民生而志,咏歌所含。
11.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
12.建言修辞,鲜克宗经。
13.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奖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此其所同也。
14.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15.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16.吃文为患,生于好诡。
17.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8.生也有涯,无涯惟智。
19.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
20.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21.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
22.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23.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24.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2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6.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27.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28.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29.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
30.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31.弥纶群言,研精一理,义贵圆通,辞忌枝碎,沦如析薪,贵能破理。
32.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33.书契决断以象,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
34.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35.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36.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37.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38.意少一字则意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39.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40.表体多包,情伪屡迁。
41.是以义同于诔,而文实告神,诔首而哀末,颂体而视仪,太祝所读,固祝之文者也。
42.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43.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44.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45.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瞻。
46.观文景以前,诏体浮杂,武帝崇儒,选言弘奥。
4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8.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
49.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50.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
51.商周以前,图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其伪四矣。
52.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
53.陶铸性情,功在上哲。
54.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55.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56.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57.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58.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59.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60.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61.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62.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63.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64.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65.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66.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67.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爱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