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
2、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
3、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进退周旋,唯道是务。
4、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5、人之所以贵于禽兽,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6、兵有奇变,不在众寡。
7、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8、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
9、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10、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11、有志者,事竟成。
12、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
13、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14、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15、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16、昔有文王,自求多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7、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18、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19、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20、虽有武丁之明,犹求箴谏。
21、舍近求远,劳而无功。
22、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23、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24、行违神祗,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
25、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26、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
27、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
28、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
29、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30、政悖德隐,厥风发屋折木。
3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门。
32、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
33、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34、诚怪陛下复忍孽臣之类,不悉殄灭。昔秦信赵高,以危其国,吴使刑人,身遘其祸;春秋时,吴子余祭,使阍守舟,为阍所弑。今以不忍之恩,赦夷族之罪,奸谋一成,悔亦何及?臣为郎十五年,皆耳目闻见,r等所为,诚皇天所不复赦;愿陛下留漏刻之听,裁省臣表,扫灭丑类,以答天怒。
35、夜郎者,初有女子浣K,有三节大竹流于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侯,以竹为姓。
36、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
37、管仲相齐,乐闻讥谏之言,萧何佐汉,乃设书过之吏。
38、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39、昔陈平智有余以见疑,周勃质朴而见信,夫仁义不足以相怀,则智者以有余为疑,而朴者以不足取信矣。
40、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41、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
42、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43、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
44、楚顷襄王时,遣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ゴ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
45、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
46、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47、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
48、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49、吏士素饥困,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
50、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51、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52、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