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基础课后总结一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1、建设单位:福建省某房地产公司2、施工单位:福建省某建筑公司
3、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幢5层框架结构建筑。层高:标准层5层每层的层高为3米。本工程基础采用沉管灌注桩。地下水位标高为-1、5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4、开工、竣工日期:合同要求为20XX年1月05日到20XX年11月05日。
5、现场开工条件:“三通一平”已做好,场外交通已按要求完成。
6、劳动力要求:公司满足本工程所须劳动力数量要求。
7、生活条件:工地要提供40名外地工人住宿和所有施工人员在工地午餐场所,及其他临时设施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采用两层活动房作为主要的临时设施。
8、材料:现场浇注混凝土采用胶木模板或其他工具式模板;钢筋可由公司加工厂加工,运到现场绑扎,也可现场加工;C2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可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厂搅拌运到工地泵送。
9、机械:公司满足供应一切施工机械。
10、水电:建设单位已引进城市电网和给水管网,满足施工要求。
11、施工中遇到问题主要有:
1、工程因征地拖延开工时间15天。
2、在20XX年5月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导致工程停工15天。
3、主体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采购的钢筋不符合要求被要求退场,2天后重新组织进场的钢筋符合要求。
二、设计目的
利用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对一工程项目进行日历设置,进度安排,资源配置,报表编制。为了让同学们熟悉工程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人员调配,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熟悉课本知识外还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和时间控制。
传统的课堂讲授只能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而实践中传统的项目管理依靠手工完成,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大项目,依靠手工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Project20XX,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总体思想、计划制定、进度管理、资源与成本管理、项目的跟踪以及优化等内容。通过项目工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掌握MicrosoftProject20XX的各项操作,并能利用该软件实际管理各类项目,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过程:
(一)任务分配
任务定义、工作安排、资源分配集体讨论;软件操作部分由李超和黄建伟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由陈叶杨和潘峥主要负责;小组的成果由吕江鹤汇总。
(二)编制过程
第一天,虽然提前收到老师发的任务书,都有进行一定的资料搜集,由于之前对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一无所知,因而我们还是毫无头绪。于是我们就在网络上查看一些关于MicrosoftProject20XX的学习教程视频,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个软件是如何使用的。
第二天,通过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大致的流程以及主要工序,但是工作量的难以确定让我们有点低迷,于是我们通过指标来大概确定工作量的多少,并用草稿记录下由工作量转换而成的工作日。
第三天,通过询问老师,我们了解到很多工作量都是估算出来的,我们通过指标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施工数据的,让我们情绪顿时高昂了起来。我们也开始进行电脑录入,做的过程中出了挺多状况,如逻辑关系、关键线路都没有显示出来等。
第四天,通过询问老师,把出现的错误、状况都解决了,顺利的完成了课程设计的编制。
四、设计总结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有了下面的几点感受:
1、书本上的知识学的再多也远远比不上自己动手学习的知识来的多,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程项目管理设计》便是最好的解释。2、对于我们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项目的流程和步骤,通过总结,我们认为是因为我们未曾在工地上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实习,所以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通过设计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有必要到工地进行一次比较深刻的实习,最好能从开工到竣工,这样才能了解一个项目的始终。
3、由于方法选对,因此我们在计算任务工时时比别的队伍轻松许多,但是还是给了我们不少困惑,通过老师的解答也让我们自身能力和知识得到了提高。
4、我们小组成员从头到尾,关注着一个建筑项目,从施工启动,准备,到实施,收尾,我们收集资料对进度做出准确把握。并且我们能够明确项目的关键点,关键施工工序,时间调配原则,以及工期给费用,质量方面带来的限制,乃至不利影响,同时通过运用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进行设计,让我们对一个工程项目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该考虑哪些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本身的不足,很大的原因都是由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忘记了实践。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会注重实践及高效率工作学习方法的运用。
人文基础课后总结二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原始时代的山洞到今天的摩天大厦,由其发展历史和影响作用就可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土木工程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分化成了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现在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促进作用。
土木工程的英文是CivilEngineering,直译是民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
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的重要课题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使用的土木工程材料主要有砖、瓦、砂、石、灰、木材等。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建筑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土木工程材料相继问世:主要有:钢铁,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特别是混凝土的发明大大的加快了土木工程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后,建筑材料又有了新一步的发展,现代建筑材料已发展到高强度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还有环境友好材料:绿色建材等。绿色建材由于其无毒害、物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优异特点,它将使土木工程的发展更好的适合人类文明的发着传递。建筑材料材性能和质量的弊端改善,品种的不断增加,以有机材料为主的化学建材异军突起。此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建材如绝热材料,吸声隔热材料,耐火防火材料,防水抗渗材料,应运而生。这些材料为房屋建筑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在现代的建筑中,工程质量通常与所采用材料的优劣,性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联系,而不同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对工程的质量、造价、和建造时间又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支撑建筑的地层被统称为地基,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结构的自重与所承担的载荷传递到地基上的构件或部分构件称为基础。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根据埋深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其中浅基础中又包含刚性基础、扩展基础;深基础中有桩基础、沉井基础、沉箱基础。基础和地基的质量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关键所在,所以基础的构建形式对建筑的安全质量也极其重要。按使用、环境地形、工程造价等因素的要求,浅基础的构造类型可以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反映基础的变形的重要指标就是差异沉降,即不沉降。当不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建筑将会产生裂缝、倾切甚至破坏。因此,地基和基础往往需要合理的处理和保护其中主要包括“地基用换填法”和“高压喷射灌浆法”等。
建筑的基本构件的基本构件主要有板、梁、柱和拱。其中梁按其所起的作用又分为主梁和次梁。建筑建筑的基本构件的合理科学使用和搭配对建筑的安全和使用起到决定作用。由于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与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明显。借助于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和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的成熟,人类的建筑渐渐向高层和超高层发展。同时建筑结构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大跨度的建筑的结构有网架结构、网壳结构、薄膜结构、应力蒙皮结构等。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
从使用质量和舒适性上也提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建筑装饰也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人类的建筑变得越来越美观舒适和人性化,建筑工程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和分类专业化。
在房屋建筑发展的同时,像房屋建筑一样对人类有着重要影响的道路,桥梁,隧道等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发展满足了现代交通工具的大流量、高速度、重型化、安全、舒适的要求。铁路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能力加大、安全性提高、能耗减低。而桥梁、地铁和隧道的发展又使得人类的交通更加的便利和快捷。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开始拓广到陆地向天空、海洋和地下。从而港口码头工程、机场航空工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人类活动中占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人口的增多,能源短缺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的进步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施工与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基础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坑槽突发施工、路基工程与软土地基施工、石方爆破和深基础施工。坑槽突发施工包括的内容有土方边坡与土壁支撑、基坑排水与给水、基础土方的开挖。深基础主要是指桩基础、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结构工程施工又主要包括砌筑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和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的施工需要现代科学的施工技术的保证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有了跨越式发展,一些施工技术已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国家,总体上也正在接近发达国家。
土木工程的施工需要科学的建设项目管理来保证。现代建设程序和建设法规已以法律的形式给以了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管理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合理的解决了建筑施工过程的功能质量、进度工期和成本费用这三者的冲突问题。
总之,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它将帮助人类向天空、海底、和地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土木工程的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将使土木工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认为,要学好土木工程专业,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课程学习:
1、课程学习必须要课前预习,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自己提问,增强自己学习能力。
2、课堂学习在认真听老师的讲授的同时,不断思考,对不懂的内容提问。课堂笔记不要追求一字不漏,应该把书本上未编入得内容而老师又根据其他资料讲解的关键内容记下。课间除了可以和老师交流外,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3、课后要不忘把课程内容快速复习,对模糊不懂或困惑的地方要及时弄懂,整理笔记,练习巩固。在学完一阶段课程内容后要及时回顾总结。
实验学习:
要把学会的理论运用到实验训练中,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动手能力,弄懂科学原理。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还可以对实验认真思考设计,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施工实习:
应该主动认真进行施工实习,虚心地向工地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把理论联系到实际,充分运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人文基础课后总结三
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需要,应对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外延及其与土木工程的关系等内容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并做出学习规划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工程地质工作是各类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工程影响地质问题
一、工程地质的定义
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工程地质学通过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建筑场地的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址结构于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论证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地球与地貌、岩石与岩体、岩体的地质构造、第四纪堆积物与土的工程性状、地表水与地下水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对策和岩土地质勘察等内容。工程地质研究方向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析,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
二、土木工程的概念
土木工程(Civil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它是一种工程分科,是用石材,砖,沙浆,水泥等建筑材料修建房屋,铁路,道路桥梁等工程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等。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
在对土木工程其含义介绍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建设必备的首要条件之地基。即所谓的地质环境,它和各种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环境对建筑物的制约影响其安全和正常使用,建筑物又改变了环境的初始平衡,使其发生各种变化甚至恶化,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进行建筑的要求以至在建筑的稳定,经营或正常使用方面发生的问题或存在的缺陷,在地质环境与建设的矛盾关系中,工程地质条件的不利因素对工程建筑的规范和类型起着控制作用,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工程地质在土木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各部分内容总结
1、地球与地貌
该部分重点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圈层构造、地质作用、地质年代以及各种地貌形态的特点,如剥蚀地貌、山麓地貌、河流地貌、湖积与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内容。
2、矿石与岩石
地壳是由岩石和岩体组成的。该部分内容包括岩石的形成、矿物的形态和特性、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各自的特点、风化岩与残积土、三大类岩石的鉴定、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岩石的工程性状等方面的内容。岩石风化后,其成分、结构和构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岩石的工程特性。对于风化岩边坡中暴雨季节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要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在大坝工程或核电工程中,其地基一般要挖除风化岩再作基础。在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桩基持力层一般要求选择到中风化岩。各类岩石的工程地质必须注意其岩石的风化分带情况、构造裂隙发育程度、地下水情况和软弱结构面情况。
3、地质构造
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外部形态发生的现象,称为地质构造。这种由内动力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结构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该部分内容包括地壳构造运动的类型、岩层产状、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上的表现、褶皱构造、节理构造与玫瑰花图、断层、识读地质图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褶皱构造对工程建筑影响比较大,节理也地面和地下工程的关系很密切。地质图表是设计人员做工程基础设计的主要依据,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基岩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
4、岩体与围岩
围岩是指在地质历史中形成的,有一种或多种岩石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地应力、地下水、地温)中的地质体。岩体结构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是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该部分内容介绍了岩体的工程分类、结构体与结构面、软弱夹层对工程的影响、岩体结构的类型、岩体力学特性以及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及测量,另外,对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边坡加固设计、地下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和岩石地基工程稳定性评价进行了分析。岩体的水力学性质是岩体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岩体与水共同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水在岩体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对岩石的物理化学作用;宁一方面是水与岩体互相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效应,包括空隙水压力与渗流动水压力等的力学作用效应。在空隙水压力的作用下首先是减少了岩体内的有效应力,从而降低了岩体的剪切强度。另外,岩体渗流与压力之间的互相作用强烈,对工程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边坡加固设计则对在山区修建各类土木工程,如房屋建筑、大坝、水电站、隧洞、渠道、铁路、公路等有重大意义。此外,岩体地基工程稳定性评价对大型水坝和山区建筑有重要意义。
5、第四纪堆积物也土的工程性状
土的形成与外动力地质作用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土,工程性质相差很大,在工程建设中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是一些特殊图,在进行工程建设是会产生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吗,需进行适当的处理,因此很有必要对土的工程性状进入深入地了解。该部分内容包括土的工程分类、第四纪土的地质成因及特征、土的物质组成、结构与构造、三相比例指标、无粘性土的性质、粘性土的物理特征、土的力学性质以及特殊土的工程评价等内容。
6、地下水
埋藏和运移在地表以下土层及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水与土石相互作用,会使土体和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产生各种不良的自然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现象,如滑坡、岩溶、潜蚀、地基沉陷、道路冻胀和翻浆等,给工程的建筑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这部分内容包括地下水的分类、达西定律和渗流,抽水、压水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地下水对工程的不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地下水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地下水渗透水流作用引起的流沙、管涌、潜蚀;地下水对位于水位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基础产生的浮托作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产生的地基沉降以及点水渗流引起的水库及坝体渗流等问题。
7、不良地质作用及防灾减灾
不良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的安全。研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震减灾,对保障工程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常见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如地震与海啸、地裂缝、地面沉降、危岩体与崩塌、岩溶与塌陷、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台风及暴雨带来的地质灾害等,另外,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工程选址额地质问题评价。
四、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1)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
建筑场地指工程建设所直接占有并直接使用的有限面积的土地,大体上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的建筑物所在地。从工程勘察角度分析,场地的概念不仅代表着所划定的土地范围,还应涉及建筑物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与岩土体的稳定问题。
建筑物地基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土层或岩石上。由于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而是土层或岩层一定范围内原有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地基在静动荷载作用下要发生变形,变形过大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致使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地基与工程建筑物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基分类地基类别定义天然地基软弱地基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处理的地基未经加工处理地基土层主要有淤泥,沙土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基,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所构成一般不太稳定土层压缩模量小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大特点较稳定说明:要确保建筑物地基稳定和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A、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
B、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形变而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
(2)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任何工程建筑物都是营造在一定的场地与地基上的,所有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都受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制约。地基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经济与安危,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处理比较难。因此,在设计每一个建筑物之前,必须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充分了解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和评价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不良地质现象,软弱地基处理与加固等岩土工程的技术决策和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做的好,设计、施工就顺利,工程建筑的安全运营就有保证。相反,忽视建筑场地与地基勘察工作,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修改方案,增加投资,延误误工期;重则酿成灾害。例如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商住楼,于1993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在交付使用半年后,出现了较大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最大沉降量达成200mm,致使从基础到屋面产生多处裂缝,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所以,任何类型的工程和工程建设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把建筑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和阐明,作为工程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据此才可能较有成效地完成以下有关工程地质工作的一些实际任务。
1、从工程地质观点出发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
2、在已选定的建筑场地及其周围,根据建筑类型,规模和特点,从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入手,预测并论证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以上可以总结出:任何学课都不会孤立的发展起来,是与其他学科发生一定联系而独立存在着,这种联系所涉及的范围与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关。工程地质研究的目的在于保障工程建筑的安全和正常运用。
总结:《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结合我国自然地质条件和公路,桥梁与隧道,房屋建筑工程的特点,为学习专业和开展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必备的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懂的搜集,分析和运用有关的地质资料,并正确运用这些进行设计和施工。为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作出优异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文基础课后总结四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xx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最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最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必须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潜力,在各种其它潜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应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忙。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搞笑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能够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应对需要应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能够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仅能够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潜力和独立思考的潜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齐体会喜悦的情绪。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人文基础课后总结五
转眼间,大一的学习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一年虽然没有停止过学习,但是我一直很迷茫,有对未来的迷茫,有对怎样才能度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的迷茫,但有的更多的是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知甚少而产生的迷茫。所幸的是在这个小学期里院里对我们开设了《电气工程导论》这门课程,它对我们所学的专业做了深刻的剖析和讲解,让我第一次清楚的认识了自己的专业。
通过“导论”课程我了解了我所学习的这门学科包括电子电力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气、高电压与绝缘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研究方向。专业特色在于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同时也了解了这五个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我们能够从事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但是为了我们到时候能够更好地就业我们必须在毕业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爱说啦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能力;
2、掌握本专业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工程、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被企业赏识,从而获得自己心仪的工作,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我觉得自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茫然了,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规划,这些都得归功于《电气工程导论》这门课程。虽然这门课只有短短的六节课,但是它对我们电气专业的同学的重要性真是不亚于一门专业课程啊!这是我的第一感觉。真心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能够认真的对待这门课程。
“导论”课程因为是今年刚开的一门新课程,所以还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的,就我所知,我们上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1)概述,讲的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有助于对后续部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