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9篇)

2023年5月29日07:31:42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9篇)已关闭评论 0
摘要

  尹教授的题为《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首先为我们分析了线上教学的定义,肯定了网络平台发展极具发展潜力。切合主题,尹教授从教学的端点―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目标的设定之困窘,教师的探索案例以及设定目标的.方式,深入讲解了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教会我今后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做到有引领性、指向性。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一

尹教授的题为《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首先为我们分析了线上教学的定义,肯定了网络平台发展极具发展潜力。切合主题,尹教授从教学的端点―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目标的设定之困窘,教师的探索案例以及设定目标的.方式,深入讲解了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教会我今后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做到有引领性、指向性。

通过目标设定达成学科末点―评价。尹教授告诉我们核心教育的本位最终需要进行有效评价,其作用是要发挥评价的调节效应,基于以往单一评价方式改变教学评价为情境中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评价是积极有效的途径。这次学习受益匪浅,希望能再次享受到知识大餐。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大单元教学全面铺开,而大家还不能深谙其道时,杨洋、吕红玲、陶晓彤三位老师的但单元主题发言,解决了我们很大的困惑,让我们接下来大单元的设计和研究有了明晰的方向。

杨洋老师的主题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杨老师从国家层面结合了教学大咖们的理论研究,分享了自己对大单元的.理解,并将大单元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通过设计初中居住环境这节课课程让我们对大单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吕红玲老师的《传统吉祥纹样教学案例分析》这个课例从单元概要、相关课程内容分析、单元整体构思、单元实施流程、单元评价工具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吕老师的课例直观鲜明,让我们详细了解了她在课例中的想法、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陶老师的《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铜版画做法的分享,让我们感觉耳目一新,跟随陶老师的脚步一步步去了解铜版画的历史、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让我们了解了铜版画的技法。通过陶老师的分享,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将在专业发展与教学之路上不断躬行,走出自己的特色。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三

今天下午有机会聆听王大根教授关于《美术核心素养及其落实》的讲座。王教授从推行学科核心素养的误区、什么是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和怎样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娓娓道来。下面我从收获、我的困惑以及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师应如何成长?三方面谈自己的感悟。

一、我的收获

1.对双基、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理念和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王教授分别列出了双基、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时期的问题。

(1)双基时期的目标问题是不是培养美术家的,回避技法,没有美术知识和技能,只学简单内容。内容上强调人文性主题、愉悦性活动,却弱化了美术本体价值。方法上是支离破碎的零碎式的学习。

(2)三维目标时期的问题是不理解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不理解三维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课改基础。

(3)核心素养时期的问题是不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该如何培养。提出大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等不知道其涵义。增加了核心素养等专业的术语,但是三分之二却是关于三维目标时期的专业术语。

结合当前一些专家的观点及一线老师设计的教学案例,王教授一阵见血的指出目前中国在落实核心素养时期存在的问题:一个个专家解读美术核心素养,却不联系成一个整体。意识到五大美术核心素养并非隔离,却认为各有侧重,只从一个方面落实,或从“图像识读”或从“审美判断”切入,不知如何全面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只是呈现美术核心素养,不是阐释说明如何实施“过程和方法”。

2.针对核心素养时期的专业术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对“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有了不同层次的理解。

一种认为,过程就是认知心理学的程序性知识。王教授认为,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手段,怎能成为目标?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一种载体。“过程“是学会学习的一种目标。”过程“主要指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自主建构的学习、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

(2)为什么要研究素养?素养是什么?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全球性的教育改革,均来自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时代?如何为一个未来社会培养人?从而各大国际组织纷纷研究核心素养。张华认为:“核心素养,亦称21世界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高级能力是指人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做出明智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能力。即像专家一样去思考。

张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指适应信息文明要求和未来社会挑战,运用学科核心观念,同学科实践,以解决复杂问题的学科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该能力以学科理解或思维为核心。加德纳指出,理想的基础教育是超越学科事实与标准化测验,走向学科理解,培养能够欣赏和创造真善美的信息时代的新人。学科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学科知识观的转型。知识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并创造世界的过程与结果。

所以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实践而形成。像专家一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美术核心素养是整体大概念,强调美术本质管和美术教育观。强调理解和迁移。美术学科按“像专家一样思考”的原则,根据美术家的思维和创作特点,提炼出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学生围绕情境化主题,经历像美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体验各种美术活动。

(3)核心素养与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代表着我国教育知识观的根本改变,让各门学科课程由结果走向过程。学科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科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美国人认为知识不是指储存一堆事实,而是指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像学科专家那样去思考。王教授认为,美术知识是指基于美术基础知识的各种美术创作形式与观念,美术家的思维方式与创作过程。

二、我的困惑

1.对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解。无论那种理解,主要是根据对素养关键词的理解。理解的程度不同,设计的美术单元课程深度和高度就不同。一线教师是否应该弄明白一个专家的教育理念,然后不断地进行素养本位地美术教学设计。

2.在王教授地讲座中指出知识不是在学生地头脑中储存一堆事实,而是应该基于美术基础知识的.各种美术创作形式与观念,美术家的思维方式与创作过程。怎样设计活动在大单元整体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家的思维方式?美术家的思维方式具体是什么样子的?目前又有多少人弄清楚和弄明白。在做课程设计之前有很多的功课需要我们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值得所有人思考。

三、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师应该如何成长?

1.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观

现在的美术课程不应该局限于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需要特定的主题和议题,将美术本体与社会、自然和自我勾连起来,以此扩大美术课程的价值,同样也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赋予目的性。

2.美术教师的成长

一个美术教师应广泛涉猎中国传统哲学例如老庄哲学、儒家哲学和西方现代哲学例如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现象主义、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以此拓展美术思维方式。

此外,美术教师应沿着“尽精微,致广大”两个方向发展,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尽精微”,在人文知识与普遍关怀方面“致广大”。

核心素养为本的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一线老师共同努力。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四

今天的网络教研一个半小时听下来,有烧脑的瞬间,有了然于心的安全感,更有来自于见识铜版画制作流程的的兴奋雀跃。感谢教研员为我们精心设计的视觉盛宴。

通过反复观看回放,我对两位教师的.大单元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发现两位教师都是知识的研究者,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者。就像教研员所说,作为一线的教师要钻研自己的专业,让美术教学充满幸福感。

杨洋老师通过大根教授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深度分析了大单元的设计思路和框架,可以说是干货满满,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来自于课标的总目标,学段目标,以及学业质量的权威性,通过逆向教学的思路,让教学教学评保持一致,美术教学不糊弄,要求真务实的教学。

吕老师毫无保留的为我们展示了,她大单元教学的整个路径,根据一个主题――以课本中传统的吉祥纹样为出发点,拓展了5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有课堂成果的展示,是单元教学的践行者。我组教师分别对此次的学习发表了自己的感悟,现介绍如下:

这次的教研非常实用,通过培训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陶老师版画的讲解燃起我创作版画的想法,教师基本功不能落下,希望自己专业能力有大的提升。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五

学习了尹教授的《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及教学评价》后,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核心素养这个常常被被大家提起,而我自己感觉又很陌生的教学关键词有了具体的理解。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立,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而不是设立在哪里就不去管它了。其实我在以往的教学中,真的存在这种情况,教学目标很多时候只是教案撰写里面的一个结构,没有太多的去关注它。如果一节课连教学目标都是假大空,那何谈教育。关于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让我理解了自己教学评价能力的单一。每次都是“真棒”、“很美”、“很漂亮”……这种单调的'评价语言,其实这样会让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而美术评价往往又是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尹教授列举的列子很形象,美术评价就像很跳水运动一样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多时候评价需要核心素养的的融入,可以从很多方面了进行评价。

在听了尹教授的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空白还很多,希望在今后,能继续跟随潘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六

今天听了尹老师讲解的两块内容――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和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评价,真的是受益匪浅,尹老师简洁明了的点明了核心素养指的是在现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和调动个体资源和社会资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结合案例讲解,指出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是目的很明确的,我们在明确的目标下去展开一些有意义的过程性行为,最终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通过尹老师的讲解,在今后的美术教学目标设定中,必须明确的设定目标,避免盲目的做一些无用功了。

在第二块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评价的讲解中,尹老师提到,美术是一个能感受到“坡度”,很难形成“梯度”的学科,评价美术作品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可以通过量化评价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打破我们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改为在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评价,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的思考练习可以多方面的,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如果解决问题。今天的学习让我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目标更加明确,谢谢尹老师!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七

四月三十日晚上在潘彬老师的引导下,有幸聆听了尹少淳教授《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与评价方法》的讲座直播课,虽然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但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尹少淳教授通过层层细致的剖析和大量的实例分析,给我们理清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诠释了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他针对当前的美术教育现状以及教学实践,给我们阐述了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评价方法,印象最深刻的是尹教授的.第三种目标设定模式,列出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以解决问题的过程设置和表述目标,融入三维目标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种方式给今后教学目标的设定指引了新的方向。我们可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以三维目标为框架,层层的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将我们的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更明确的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通过聆听尹教授的讲座,对我今后美术教育更加明确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践行、转变,让每一次美术课堂都能让学生有所进步!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八

2022年的金秋,我们五中老师有幸参加了经开区美术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内容由杨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设计》,吕老师的《基于“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案例分享――传统吉祥纹样拓展》和陶教研员的《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三堂课组成。无论是这些老师分享的经验还是阐述的观点,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杨老师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和指向,而吕老师又以自己的课程再次强化解读了大单元是怎样的呈现,有理有据,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大单元教学”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就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大单元教学可以在把握教材内容基础上,整合相关联的`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大单元教学能提升学生对深层次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更加意识到了解单元教学规划的重要性。

陶教研员的课程是更深层解读了将学习过程赋予能量,“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从材料到步骤,在到每个环节的关键之处,无不体现了匠人精神。每张作品背后无不凝练着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然而也真是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各位老师的水准和那股对艺术作品的执着劲。相信这也是在教学中能够感染学生的精神,一种超越自我,超越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欣赏、实践、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这些环节无不时时引导着创作者,和未来课堂上的孩子们,引导他们了解美术,感受美术,最终“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美术作品。这就是最终我们想要的。收获太多,值得时时反思。

美术学科素养心得体会九

经过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上,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根据时令和季节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玩一玩,从而积累丰富具体的、直接的知识经验。如在画《秋游》时,通过游览活动,每个幼儿从不同角度来创作,因此画出来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则完全不同。有的表现秋天的景色,有的表现秋游时大家愉快的心情,还有的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秋游的整个过程。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东西,开阔他们的视野,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能观察单一的物体,还要引导其观察物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如在画《活动中的小朋友》时,幼儿以某一处小朋友玩的情况为主要创作对象,但在丰富画面时还要再画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使布局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内容更加丰富。

二、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

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些想法在幼儿头脑中原本就没有,如果成人不横加干涉,他们会自己创作,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错位”的现象。在儿童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老鼠画得比猫大;鸭子长成尖嘴巴;兔子尾巴细又长;雨天开出红太阳……成人往往无法理解,有人甚至急于纠正。那么,为什么幼儿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幼儿把画画的过程当作是一种游戏,边画边投入角色,仿佛自己就身在画中。我们班上有位小朋友受到动画片《猫和老鼠》的影响,认为老鼠聪明可爱,而猫却特别愚蠢,总是被老鼠玩得团团转,因而它就把“猫捉老鼠”画成了“老鼠追猫”,此时的幼儿想到什么就画出什么,想象与现实融合,思维不受任何局限。这些被成人看来有些“出格”“错位”的画面往往表现了幼儿自身情感的好恶。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幼儿真的出现了不正确的认知,成人不必大惊小怪,打断幼儿的绘画活动,急于纠正其绘画内容。而因在事后引导他去观察、了解相关事物的特征,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老师应多加鼓励。甚至可以帮助所有欣赏者包括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创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为他留下一生中最珍贵的纪念。试想,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读到自己儿时这闪亮的一幕时,该是何等的惬意!

三、恰当地指导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1、别忽视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

在幼儿园阶段,年龄越小的幼儿绘画水平越低,不能自如的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可以请他们来说,让幼儿说是让成人了解幼儿绘画意图及其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而且,幼儿绘画的特

点之一是边说边画,年龄越小特点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以开放的形式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如在画《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用手摆出几种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想象什么,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不同的答案。新颖有趣的提问,可使幼儿感到新鲜,促使他有兴趣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意愿画是一个非常好的绘画形式

意愿画最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由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创作兴趣,激发创作灵感。比如,在讲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以后,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小兔子真有这么笨吗?他不会到终点站睡觉么?”当时,我就被他问住了。后来我根据幼儿的这个提问,设计了一个意愿画题目《龟兔的第二次赛跑》,让幼儿展开想象,把龟兔第二次赛跑的过程和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想象,打开思路,不仅画了出来,同时还编成故事讲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恰当地评价孩子的画

评价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为他们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即使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成人也不必大惊小怪、立马否定幼儿的作品,而应该在充分观察和欣赏画面后仔细询问幼儿的画法并作出具体的评价。事后,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观察、认知相关事物的特征。要知道,许多科学知识的掌握,都是在生活中逐渐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来的,就好比小时候我们也许有过画绿太阳、红小草的类似经历,但如今还有谁不知道小草长在地上是绿颜色的呢?成人过多的关心与干涉只能使幼儿失去创作的源动力,扼杀了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

在这几年的美术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园美术教育并不是教幼儿什么惊人之作,而是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